
北语新闻网3月25日电(通讯员 杨威威 李荷 摄影 魏达)3月21日,学校新任中层干部启航班学员论坛在综合楼909会议室举行,论坛主题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党委书记倪海东出席论坛并作点评发言和重要讲话,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健出席论坛并讲话。学员论坛由启航班班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林坡主持,组织部副部长于伟、启航班全体学员参加了论坛。

倪海东书记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活动的重要意义,对6位学员的发言进行了一一点评,给予高度评价。倪海东书记在讲话中对启航班学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胸怀“国之大者”,在把握大势中锚定发展方位。要学深悟透政策导向,将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推进教育国际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各相关学科在国际视野下的深度交叉;要用好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把党建工作嵌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各环节。二是锤炼“硬核本领”,在勤学善思中提升履职能力。要强化理论武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提升专业素养,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锤炼应急处突能力;要用好 “传帮带” 机制, 在传承中突破,在守正中创新。三是锚定“核心事业”,在实干担当中贡献青春力量。要服务人才培养这个根本, 推动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要攻坚学科建设这个关键, 强化优势学科的龙头地位,加快新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评估机制;要拓展国际交流这个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校的全球影响力。
当前,全校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倪海东书记在讲话中对启航班的学习教育进行了推进部署并提出工作要求,他说本次活动既是启航班的学员论坛,更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希望各位新任中层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强化能力本领,更要强化底线思维,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理论武装,全面查摆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锤炼坚强党性,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学校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健部长在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怀进鹏部长2024年6月3日来北语调研时对学校提出的建设目标要求,启航班学员论坛之所以要设置这个主题,主要出于四点考虑:一是希望引导干部聚焦学校发展,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提升格局视野和履职能力;二是希望打破干部个人之间,乃至部门之间壁垒,帮助大家跳出本单位、本学科的视角,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流;三是希望引导干部将工作中的困惑转化为讨论的议题,将零散的思考变成系统的研究,从而提升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汇聚启航班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适当的形式,为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张健部长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希望各位启航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


文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民镇围绕“多学科”和“国际化”这两个关键词,结合文学院的具体情况,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目前已经预备案的数字人文本科专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并需要考虑如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结合;学校缺少世界古代史、西方古典学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可以考虑筹建世界古典文明研究院,储备师资,为将来世界史、哲学等专业的建设做准备,进一步整合文明互鉴的研究力量,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马洪超认为,智能时代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冲击,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及知识体系构建赋予了新动能。我们应积极接纳新技术,做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参与者、追随者、引领者,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创新研究范式,促进知识生产,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郭之恩在对比兄弟高校的建设数据后,认为北语应在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面,对照“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找不足、补短板。他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从新闻传播专业和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两个维度,为北语自身形象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应用中文学院副院长朱文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多学科、协调发展和国际化办学三个角度,谈了自己的思考。她回顾了学校近30年来的学科发展历程,认为学校的多学科发展思路和举措,使学院和学校都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在新学期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大力融通课程与师资资源等新举措必将为学院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多学科协调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兼)李建成对学校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他认为,学校要继续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甚至跨学校的研究平台和团队,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此外,还结合数据分析了学校专业和微专业建设、生师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工作建议。

信息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东以“关于文科院校人工智能与数字素养教育的思考”为题进行分享。他谈到,当前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素养教育改革已成为文科院校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校在人工智能课程领域,已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库与特色案例集,人工智能人才也已覆盖文学、心理、语言等多个学科,这为构建具有文科特色的AI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应努力成为文科院校智能化转型的示范标杆,培养出既精通专业又具备智能素养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